在跟先生聊天時,談到過去的點點滴滴,也談到過去的人際關係。他說我過去對別人很好,為什麼得到的結果卻是如此。我說那些都已經過去了,沒有必要再提起。

若是提起,也只是增加自己的情緒,沒有那個必要,就當作是一種學習的經驗,只要更正就好。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界,總是需要經驗一些東西,而在經驗中成長。

圖片

這時我就想到上課時老師曾經說過,我們的人生,我們必須要自己去經驗,修行也是如此。如果,我們用凹的角度去看修煉,我們的執著點,就會放在凹的上面。

如果,我們用凸的角度去看修煉,我們的執著點,就放在凸的上面。所以,在修煉的過程當中沒有答案。

所以,上這個課程,我們不會給任何答案、任何建議,因為,怎麼選擇都是對的。簡單來說,怎麼選擇都是錯的。沒有對錯的原因是,我們超越對錯,因為,一切我們必須是站在『一』的角度來看。

也就是我們所有的事情,必須站在靈性的角度來看,我們才能找到解答。

所有關係的存在,都是為了引導你進入靈性。如果,我們沒有辦法,從這個關係進入靈性,那麼這個關係就會不斷的發生。

舉例:跟這個人結婚,其實這個對象是讓我們進入靈性。如果,我們在這輩子沒有學會,其實,這關係是引導我們進入靈性,那麼我們每一世,都會再度的被出生,再一次經歷這個關係。

所有的關係,都是為了再次進入靈性。跟父母的關係、跟小孩的關係,其實,是為了引導我們進入靈性。

所有的關係是一道門,當我們一直站在門外徘徊,我們卻沒有走進去。我們必須經歷過這個門,其實,我們的工作就是,把它打開走進去,然後這個門就會消失。

所有的關係都會消失,所有的情緒都會消失。最美的事情就是,我們進去之後,站在平安中向後看,那個門不見了,那個情緒不見了,而我們就在平安當中,最美的事情就會發生。

圖片

所以,並不是說什麼是最美的事情,只是,我們自己要去經歷這個最美的事情。

例如,有個人說,他去什麼地方喝咖啡,這個我們可以理解,但我們無法感受。因為,我們沒有去過那個地方。所以,只有這個人,去過那邊喝咖啡的感覺,因為,這是他的經驗。

我們無法傳授經驗,只能請這個人下次帶我們去,讓我們經驗這個經驗。修煉就是如此,所以,我們必須自己去,經驗自己的經驗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嬤的內觀生活 的頭像
    阿嬤的內觀生活

    阿嬤的內觀生活

    阿嬤的內觀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