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住家附近的一間海鮮餐廳,因為,生意不好,所以,結束營業了。現在變成賣羊肉爐的餐廳,所以,就將原本的全部打掉,重新改建。
而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,它也是一直不斷地在改變。而這個改變,它是屬於變化的一種。
我還記得我們在上物質觀時,有播放相關的影片。看完的時候,老師說過所有的現象,對我們來說,其實都是中性的,是因為這些事情跟我們無關。
但是,我們是不是能在事件,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,能以中性的角度看待。
我們現在看影片,當然,覺得是這是中性的沒有錯,可是,事實上我們在看這些影片,對應在我們週遭的生活時,台灣每年都會有水災,其實,那也只是中性的而已。可是,發生在我們身上時,我們卻最沒有辦法中性。
它具任何意義嗎?它的意義是什麼東西?是你決定的。這件水災的發生,對我來說,是悲慘的現象,我家因為水災,魚都跑出來了,所以,我損失很多錢。
但是,有沒有因為水災,他們家魚塭的魚跑出來了,他很高興的,比中大樂透還高興的有沒有?有。
政府的補助高於3倍,魚塭投資一百萬,這次政府補助五百萬,你看這個水災,他會高興嗎?同樣的事情,為什麼他的心情不一樣?因為對它的定義不同,於是,產生了不一樣的情緒。
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化,對所有的變化,我們是不是,能用中性客觀的角度來看它,就必須要回到,基礎點的角度去思維。
我們要看見物質的變化,但是,有一部份的人,會牽動他的情緒。如果,有牽動到情緒實,就代表:你並沒有辦法很客觀。
「你看到地球被破壞,可是,你沒有看到它的再生。它的重生之後,比破壞前更美。」但是,我們看不到重生之後的美。
所以,我們要從什麼角度來看這個世界?要從『一』的角度來看,而不是從對立的角度來看。
我們看見921地震之後,房子蓋得更漂亮。日本311之後,變得更美的城市。也就是意識再度的投射,讓它建設變得更美。所以,有破壞才會有建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