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女兒說好了,明天要上台北去看孫子,也有一段時間沒有看到孫子了,想到明天就可以看到,心裡就非常的開心。

但是,到了晚上卻感覺牙齦浮腫有一點痛,心裡就感覺有些鬱悶,為何是這個時候痛呢?心想若明天還繼續痛的話,那就只有取消上台北的行程,該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,擔心跟煩惱都無濟於事,便上床睡覺了。

結果,隔天起床牙齦浮腫消了,於是,就按照既定的行程上台北去。

圖片

記得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有說過,有一些事情我們就要詳細的觀察,當我們覺得快樂的時候,我們就要學會,從這個快樂當中學習出離。當我們痛苦的時候,我們也要學會,從這個痛苦當中出離。我還記得曾經在課堂上問過老師。

我:那什麼是出離呢?
師:就是不管好喝不好喝,不管快樂或是痛苦,當你喝完就把它放下了。你知道嗎?就把自己從體驗者的角色抽離出來,變成一個旁觀者,就是出離。

就是唯有一切經驗過之後的放下,最好的方式就是,保持一個旁觀者的角色。慢慢你就會了解,當我們快樂的時候,其實,沒有快樂的人。

在我們痛苦的時候,也沒有痛苦的人,那就是一切從無我的概念,開始修煉。

我:那什麼是無我的概念呢?
師:就是沒有一個享受快樂的本體,也沒有一個接受痛苦的本體,這就是無我的概念。如此,你就可以從這個角度出離,出離回到那個旁觀者的角色。

圖片

師:也就是說駕駛的人不是車,就如同你不是這具身體一般。如此,你才能夠不帶情緒地,來操練病觀,來面對疾病。

如果,你一直以主客不分的角度來看,你會認為你就是車,車就是你。你的情緒便會升起,若有情緒,意識就會混淆。混淆必帶來業力,業力便帶你進入輪迴。

汽車有使用年限,這具身體也是如此。汽車的零件,會耗損,會故障,這具身體也會如此。你一定要將自己當作旁觀者,來看待這具身體,你抓到這個重點,你在這個修煉的路上才會輕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嬤的內觀生活 的頭像
    阿嬤的內觀生活

    阿嬤的內觀生活

    阿嬤的內觀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